罗马书

十八、明白神的旨意 —— 七个反思


  罗马书15章22-29节
  22 我因多次被拦阻,总不得到你们那里去。23 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24 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25 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26 因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 27 这固然是他们乐意的,其实也算是所欠的债;因外邦人既然在他们属灵的好处上有份,就当把养身之物供给他们。28 等我办完了这事,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我就要路过你们那里,往西班牙去。29 我也晓得,去的时候必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而去。

  使徒保罗在第一封罗马书简中(罗马书1章11-13节)提到他虽然非常渴望去探访在罗马的教会,却被其他地方的任务耽搁了。此时他写罗马书书信的第15章,将近结尾了,他回到一个主题上:“为什么还没有去探访罗马呢?”保罗基本上在回答这个问题,同时更详细地解释了他当前的行程和计划。从他所写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略窥他的一片心思。从某个角度看,2000 多年前一个使徒的旅行记录对我们似乎不太紧要,但是这些经节让我们领会出保罗行事生活的动机,以及引导他在生命中作抉择的基本前提。光是这一点就极为宝贵,因为当我们在做决定的过程中都需要引导。

  “寻求神的旨意”是一个人人都会关心的话题。如何才能明白神的旨意呢?在人生中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难处,特别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在我作牧师的年日里,几乎没有停止过处理这种问题,因为许多人在面对重大决定的时候,就会来找我帮助他们。比如说,是否该换工作……是否该搬家到千里以外的地方……该选哪所大学……蒙呼召到外国作宣教士……聘用新员工……创业……买新房子……约会和嫁娶……是否要多生孩子等等数不完的事情。

  我曾经打过这样的比方:若是我们能有机会和耶稣来个午餐约会多好?假设主耶稣愿意与你共进午餐,并且你可以问祂任何你想问的问题。我相信你必定会问这类的问题:“主耶稣,我现在做的事合乎你心意吗?因为若不是你要我做的选择,请你告诉我,我愿听从你的指示,做那我所当做的事。”每当我在讲道中提到这点,许多听众都会点头,因为我们都想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否顺服耶稣的心意。问题是,除非我们在天国里,我们没法和耶稣面对面地共享午餐。直到那日来临,我们仍要自己做出千万个选择,有的是大决定,有些是小决定,有的不足为道,有些真的会改变生命,而且当我们一边做选择的时候,一边也盼望着,祷告着,相信我们是在遵行神的旨意。

  在此我们回到罗马书15章22-29节,窥探这位史上最伟大的基督徒之一的保罗,他的心怀意念。在这段话里,他向罗马的基督徒解释为什么他还没来看他们。让我们从中拾取片段。

  1) 保罗做决定,是根据正确的优先次序。

  基本上保罗是说,他被“拦阻”(22节),不能来罗马,因为他把传福音的工夫先专注在福音未得之民的地方(见18-21节经文如下:)

  ‘除了基督借我做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祂借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 就如经上所记:“未曾闻知祂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

  所以他从耶路撒冷开始传道,向北经过小亚细亚(近代土耳其),穿过爱琴海到达希腊,然后穿过伊利里库姆地区(近代阿尔巴尼亚,沿巴尔干半岛向北),因而耽搁了去罗马的行程。当保罗在23节里说他如今在那些地区再没有可传的地方时,他的意思是,他已经在那里许多的主要城市中帮忙植堂,建立了主的教会,好让福音最终可以广传到边远地区。那份工作曾用了好些年的时间,但如今已完成,他心中便有自由来考虑去一趟罗马。

  他的终极目标是到地中海西边的西班牙去传福音。对保罗来说,那等于是到“地球的尽头”了。他盼望在向西行的途中能在罗马停留,鼓励那里的教会。

  2) 保罗极为看重主的身体内的合一,并尽力推进。

  然而保罗往西班牙的行程也必须延迟一阵子,因为他必须先去耶路撒冷:“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因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25-26节)保罗深深感受到在耶路撒冷那些犹太贫穷弟兄的困苦,这个主题在好几篇使徒书信都提到,特别是哥林多后书8-9章里。每到外邦人所在的任何一个地方,他就为耶路撒冷的圣徒收取捐献,这显示了他对穷人的爱心,和他想望促进主的身体的合一那种心怀。保罗绝不只是一个象牙塔里的神学家,他切切关心耶路撒冷教会的苦境,而且了解一件事:外邦人的信徒既然与穷苦的犹太圣徒分享同样的属灵福分,就有庄严的义务来帮助,减轻他们的痛苦。但是这事不只是义务,对外邦人来说,捐献供给耶路撒冷教会的需要更是一种喜乐。保罗在28节经文里表达了这个重点。

  富人帮助穷人。
  强壮的扶持软弱的。
  当基督徒从许多不同种族背景都能彼此扶持的时候,这样做使教会更坚强,更合一。

  3) 保罗明白, 在财务方面个人必须廉洁正直。

  大多数的人都同意保罗是在哥林多写信给罗马教会的。让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地理环境,就会更加清楚。

  A) 向西走
  他若直接从希腊向西班牙走 = 大约有 2400公里
  希腊到罗马 = 1000 公里
  罗马到西班牙 = 1400 公里

  B) 向东走
    可是他准备先向东走。
   从哥林多到耶路撒冷 = 大约 1300 公里。
  所以他其实是计划了一个三段的行程:

  1)哥林多到耶路撒冷 = 大约 1300 公里
  2) 耶路撒冷到罗马 = 2200 公里
  3) 罗马到西班牙 = 1400 公里
  总共 = 4900 公里

  对第一世纪的人来说,搭船加步行,那是一段相当艰苦的,长远的旅途。既然他已经收集了款项,为何他不将捐款交托可信靠的代表们送去耶路撒冷,让自己可以尽快上路,往罗马和西班牙去呢?答案关系到廉正与诚笃。保罗虽是外邦人的使徒,他要耶路撒冷的圣徒明白,他仍深切地关心他的犹太弟兄姊妹。(加拉太书2章6-10节:至于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等人,都与我无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什么,反倒看见了主托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 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做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做使徒。)并且他要确定那笔数额必然不小的款项能交代得非常清楚。

在财务金钱上若有失信的问题,很快就会伤害到神的事工。

  在财务金钱上若有失信的问题,很快就会伤害到神的事工。如果人们觉得他们的捐献受理得不诚实,就会很快停止奉献。也曾有些牧者利用他们的身份假公济私,羞辱了自己。使徒保罗的心志是要在凡事上完全诚实透明,所以他决定长途跋涉,亲自把钱带回耶路撒冷去。这样他就可以告诉犹太人的信徒,“这就是外邦人的圣徒所捐献的钱,供应你们需要的。”这一个举动为教会的合一奠下坚固的根基,使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建立了彼此信任的桥梁。

  4) 保罗并不知道他会在哪个时间点到罗马来。

  虽然使徒保罗很清楚地表达了他切心想望去探访罗马教会的心愿,然而他无法说定何时才能启程,因为连他自己也不确定。保罗列出他的大体优先次序,说明他当前的计划是什么,然后又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这是有智慧的做法。他没有订下日期,也没有应许自己不能实现的诺言。在那种情况下他只能说一句不确定的话。有时候我们要行神的旨意,这是上策。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事,我们不能确定事情会如何发展。

  当哈羅德·麥美倫(Harold MacMillan)作英国首相的时候,有人问他,“作为一个大政治家,什么是最大的挑战?”他的回答后来成为名言:“天下种种大事,亲爱的少年人,是天下的各样大事件。”人生经常会突然给我们带来惊讶的事件。我们努力计划——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好好为将来作计划——然而我们的计划并不等于神的旨意。各样的事件发生,必然会干预我们的计划。

  半夜响起的电话。
  突发的财政危机。
  意外的怀孕。
  一封内含支票的信件。
  “你愿嫁给我吗?”
  “你有癌症。”
  “我们要搬家去另一个城市了。”

  再说,不论你是大人物还是无名小卒,即使拥有最棒的计划也有失误的时候。保罗懂得这个事实,所以当他宣告他的计划时,他不随便作自己无法成就的应许,也不预订没有必要约定的日期。

  5) 对于自己无法保证的未来,保罗保持乐观,因为他对神的信心坚固不移

  第29节经文说,“我也晓得,去的时候必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而去。”那句话含带了乐观的信心。保罗不但十分期望来罗马,他更完全有信心,要带着主的祝福而来。字字句句都建立在一个信仰的基石上:在人生的各样细节上有神在掌权。他相信“义人的脚步被耶和华立定,他的道路耶和华也喜爱。”(诗篇37 篇23节),也相信神会修直他的道路。“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 3章6节)。那并不表示保罗的路会很平顺,事实上他经历了惊险又痛苦的旅程。在哥林多后书11章23-29节里保罗说到受鞭打,被棍打,石头打,遇着船坏…请读这段真实的记载:

  “他们是基督的仆人吗?我说句狂话,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又面对可能被人出卖之苦的传道人,仍然心甘情愿的到处奔波,天天为众教会挂心的事承受许多压力,为软弱的人软弱,为跌倒的人焦心。这是何等牧者心肠?保罗的力量从哪儿来呢? 他写在腓利比书4章11-13节里:

  “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一个人怎么可能一再遭受鞭打,承受多样苦难,居然学会知足呢?保罗的秘诀必定是,他用宏观的视野来看神。在他的宏观中包括了可能遭遇的任何不幸事件。我们的神越大,我们对人生的黑暗时刻承载力越大,越有能力得胜而生存。

我们的神越大,我们对人生的黑暗时刻承载力越大,越有能力得胜而生存。

  保罗对神的信心,让他在没有保证的光景中,仍然对未来保持乐观。所以当保罗说他计划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来罗马的时候,他的意思是,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期待着神将安排万事,容许他来到罗马,并且使他得到祝福,且把主的祝福带给他们。

保罗对神的信心,让他在没有保证的光景中,仍然对未来保持乐观。

  6) 保罗探访罗马的行程被耽搁,反而成为出人想象的祝福。

  在第23节经文中保罗说“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在罗马书1章10-11节里他表达的更详细:“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或者照神的旨意,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使你们可以坚固;”。他要探访这个从来没探访过的教会,在他们中间服侍,彼此鼓励,这份爱与热忱没有人会怀疑。在第16章经文里提到的一长列信徒的名字显示保罗对罗马教会会众有深切的认识。

  也许我们会问,“如果保罗那么想去罗马,如果他已祷告了好几年,如果那些基督徒天天都在他的心上,他又那么相见他们,为什么神没有早点回答他的祷告呢?”经文提供了一个答案,保罗因为有‘拦阻’,但不是负面的拦阻。不是所有的拦阻都从魔鬼那里来的。在这种情形下保罗的‘拦阻’乃出于神对他的呼召,将耶稣的名传到福音未及之地。在保罗之前已有人先到了罗马,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教会。因此,保罗就专注在土耳其,希腊,阿尔巴尼亚和巴尔干半岛一带,为那里的城市作拓荒宣教士。

  如果我们研讨保罗的宣教方式,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在任何地区他会到那里的主要城市去,深信他若先在那城里种下福音的种子,后来福音就会传到小城小镇,终而传到乡村。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宣教策略是打算将他有限的时间和力量发挥出最大的果效。也许我们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问一个问题。“保罗,既然罗马是罗马帝国的首都,也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罗马统治全世界。在罗马发生的事件远比在雅典,哥林多,或是安提阿,甚至耶路撒冷发生的任何大事更重要。你为什么不放下一切,赶到罗马去,坚固那里的教会,为福音建立一个更强固的福音基地呢?”事实上我认为他已经很慎重的在考虑这些因素了。保罗知道罗马是世界第一大城,这也是他想去的部分原因。那么,他为什么不撇下万事,往罗马去呢?

  基本上保罗明白神对他的呼召,一直不离不弃。再说,他若早先到了罗马,我们很可能就不会有这卷宏伟庄严的罗马书。毫无疑问的,在保罗书信中罗马书是最伟大的一卷。这本书将他对神,对罪,和救恩的认识作了终极的神学论述。马丁路德在他的罗马书注解里写了这段序文:

  这卷书信实在是新约圣经的主要部分,其内容也是最纯净的福音,值得每一个基督徒来一字一句得研读,背诵,并且全心投入,以它为每日的灵粮。

  新约圣经学者及神学家查理达德(C. H. Dodd)称罗马书为“基督教神学的第一部伟大著作。”我觉得它更是最伟大的神学书。在2000 多年的时光里,没有人写过可以与它比拟的作品。若是没有罗马书,教会哪里能享受到这样的丰盛?

  让我们考虑一下另外一个因素。保罗写罗马书的风格是直接陈述,非常客观的。这正因为他本人从未到过罗马,也不认识教会的成员。与加拉太书对比,两者迥然不同,因为那是他创立的教会,他写的时候怀有极深的感情。帖撒罗尼迦前书也一样。对他切身认识的教会,他的书信比较有亲切感。对他不认识的教会,他会用教诲和教训的方式来写信给他们。事实上这反而对我们有益处,因为在罗马书中我们拥有新约圣经里,对基督教信仰最清晰的陈述。马丁路德说得对,罗马书的确表达了“最纯净的福音”。

  虽然保罗不是故意耽搁探访罗马的事,他被迟延的行程却让他写出这本极为重要的罗马书卷,2000 多年来一直是整个基督教会的祝福。

  7) 保罗不可能预先看见他的计划会如何发展。

  我们知道保罗终于到了罗马。然而,当他在哥林多写信的时候,他原来计划要自己去耶路撒冷(这事如愿了),然后再自己去罗马的(事情并非如此)。使徒行传记载他如何在耶路撒冷被逮捕,关进监牢,在凯撒利亚受审,再押上船送往罗马(使徒行传27章详细记述了航程中遇见风暴,船被毁坏的经历)。在那里保罗关在房内,靠朋友照顾。后来他好像被释放,继续做主工,又再入狱。(根据教会传统)他最终在罗马被砍头致死。

  保罗在哥林多写信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会遭遇这些事。顺便提一下,我们不晓得保罗究竟去了西班牙没有。有些蛛丝马迹显示他可能到了那里,但是我们不能确定。这是拼图的另一个小块。

  我们知道保罗到了耶路撒冷。
  我们知道保罗到了罗马。
  我们不知道保罗是否到了西班牙。

  而且我们知道,当保罗在写罗马书的时候,他并不晓得自己将会被捕,受审,入狱,遭船难,软禁。朋友,如果他事先就知道会发生这些事的话,你想他会改变主意吗?根据我们对他的认识,应该不会的。

  保罗是受呼召去耶路撒冷的。
  保罗是受呼召去罗马的。
  至于他怎么去并不重要。他做了计划,但是他将后果交在主的手中。

  这就是我们在寻求神的旨意,遵行祂的旨意的过程中必须停顿的地方。按着优先次序来定计划是好事。人的计划和神的引导是相互为友,不是对敌。但是像保罗一样,我们常会发现自己的计划被无法预见的事件耽搁了,有时甚至被完全改变了。

  那么当我们面临人生大大小小的决定时该何去何从?这取决于你的神有多大。如果我们事奉的是一位伟大的神,祂在我们人生的所有细节上都有真实的主权,那么我们就能凭信心前进,深知我们的生命是在祂的手中。

  对每一个渴望明白神的旨意又愿遵行的人,我在此给您一些忠告:

  • 在你的生活中和世界里先求神的国。
  • 尽你的努力做最好的计划。
  • 谦卑地将你的计划呈献在你天父的面前,对祂说,“愿祢的旨意实现。”
  • 踏出下一步。
  • 信靠神会带领一切。

神的旨意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历程。“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约伯记23章10节)

  几年前,当我回想起我们自己的历程时,我领悟到一个事实,对我有极大的帮助。我确信,神的旨意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历程。当我思想自己的前途时,有些事情看得很清楚,可是有些事情却像猜不透的奥秘。后来我记起约伯的话:“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约伯记23章10节)

  祂知道我所行的路,即使在我不知道的时候。
  祂知道我所行的路,即使在我看不清楚的时候。
  祂知道我所行的路,即使在我走迷路的时候。

  与主耶稣同行是一个旅程,其终点远在地平线的另一边。即便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抵达目的地了,其实我们还没有。甚至当我们在想“啊哈!我终于完成目标了,”的时候,人生可能突然有变化,给我们来个大转弯。

  在这个人生里没有人会完全“抵达目的地”。我们都在忘记背后,竭力向前,如保罗所说,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腓立比书3章12-13节)连使徒保罗也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我们的神有无限的创意,能以不同的方式带领祂的儿女。在我们寻求神的旨意时,让我们记得这个座右铭:

  期待预想不到的事会发生,同时
  要享受你的旅程。

  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都隐藏在慈爱的神手中。我们只要明白一件事:神爱我们,祂总是为了我们的好处,所以我们可以将人生的计划和细节都信靠祂。阿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