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十一、怎样绊倒初信主的基督徒 (上)


  罗马书 14章1-12节
  “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神;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神。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因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台前。经上写着:主说: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向我承认。这样看来,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

  在这篇信息里我想借用一个初信的基督徒“白兰”的遭遇。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它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白兰对神的认识是来自她的基督徒父母。她一直相信神,即使在人生的低谷中,她也从未失去信心。有时她感到神离自己很远,但她从来没有怀疑过神,甚至一刻也没有。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总觉得有一天必与神相遇。

  自从她认识了从别个单位调来的新同事刘静,她的人生开始被神改变。刘静是一位表里一致的基督徒。白兰从未见过像她这样的信徒。从交谈中,刘静说:“我已把心献给了耶稣基督,祂改变了我的人生。”

  数周后,两人建立了友谊。白兰觉得刘静是个可信任的朋友,就坦诚地跟她说自己对某些事情的挣扎。刘静总是认真地回答她的问题。有一天,刘静送一本圣经给白兰,并且鼓励她开始读约翰福音。这是白兰第一次认真地读神的话, 她不停地阅读,读完了约翰福音和使徒行传以及大部分新约圣经的书卷。

  白兰:一个新造的人

  一天早上,白兰如常的读经。圣灵感动她。没错!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祂肩负了世人的罪并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祂是永活的神。于是白兰低下头,简单的向神祷告:“主耶稣,我相信祢是神的儿子。感谢祢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求祢掌管我的生命,使我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她的内心充满喜乐和平安。

  刘静很高兴白兰的决志。于是两人定期读经,一起祈祷。过了一段日子,一天,刘静对白兰说:“我被单位安排到另一个城市去工作了。”这个突然的消息让白兰有些伤感。刘静给她一个附近教会的名字,并说:“去那里。这是一个很好的教会。我相信他们会欢迎您的。”

  刘静走了,白兰第一次去刘静介绍的教会。因为她在那间教会没有认识的人,所以内心有点胆怯。那天,她坐在后排的位置,专注的听道,尝试明白当日的信息,适应教会的环境,她很喜欢他们唱的诗歌和默祷时间。

  格格不入

  经过几次去教会后,她遇到了几个欢迎她的会众朋友。白兰刚刚信主,对于这间大教会的主日礼仪,她还是在适应当中。她观察会众的敬拜方式,免得自己出洋相。白兰的工作环境并不需要衣着讲究,所以她尽量穿得光鲜些去教会。然而,有时候她被安排在主日上班,心想崇拜完直接回到工作岗位较为省时,所以穿着平日的工作衣服上教会。有一个主日,她来晚些,她常坐的位置刚好给别人坐了,她只好赶快坐在较前的座位。她这个动作结果引来四周的目光。接着,她听到有人问:“她是谁?好像我从来未见过她。”另一个人回应:“你看她的衣着和举动就知道她是新来的,真的没有品味和礼貌。”白兰听到这些对话,很想立刻离开。她心里十分难过,但还是忍着,直到聚会结束。至于传道人当日的信息、经文、诗歌的内容, 她什么也听不进去。从那时起,她再不去教会。教会的弟兄姐妹亦没有联系她,关心她的近况。

  虽然这故事的主角是虚构,但发生的情况却是真实的。相信有不少像白兰的人,在教会遇到类似的情形。

  绊倒初信基督徒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容易发生的,莫过于论断和缺乏接纳的态度。冷漠、不留情的批评,让白兰觉得自己不是属于教会的一份子。感觉上她的同事们比那个教会的人更体谅别人。

  这篇证道为的是强调论断的危险。不管在教会里或在教会外的环境中,论断人是很常见的事,在此我们的重点是针对教会内部的情况。我们每个人对基督徒的言语行为都有一些想法,当别人的言行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标准时,我们往往就会很快地论断别人,引来可怕的后果。在文章的结尾,我会提出一些具体意见,说明如何克服论断主内弟兄姐妹的冲动。

  首先,请注意,论断人这问题既不是个别显现,也不是新鲜的事。二千年前的教会就已经要面对这个问题。 新约圣经清楚地记载,早期的基督徒就很难接受初信主的或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在他们当中聚会。

  保罗在写信给罗马的教会时,他几乎用了整整两章的篇幅讨论这问题。罗马书第十四章教导我们的重要真理,就是要接纳其他信徒。希望借着昔日罗马教会的情况,让我们做出反思。

  首先我略述这些经文的历史背景。

  教会面对的问题

  在使徒保罗的时代,罗马城曾是世界的中心。它是罗马帝国的首都和凯撒的所在地。我们都听说过,“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第一世纪,这种说法肯定是正确的,所有的道路都是通向罗马城。意味着这座城市已成为一个文化大熔炉,当中住了许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括各省的使节,外国奴隶和战俘,便构成了一个复杂和多元化种族和族裔的集居地。主耶稣复活后不久,基督的福音便传到罗马,福音将许多种族和民族凝聚在一起。这样,罗马的教会便反映出这座城市本身的多样性。

  这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保罗在罗马书第14章中所说的话。他的信是写给正在成长中的教会,当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知道人性都是喜欢互相批评,那么教会里发生的,会众之间不能和谐相处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当我阅读本章时,它揭示了教会在五个不同领域的冲突:

  初信和信主很久的信徒,
  信主的犹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
  吃素和吃荤的信徒,
  守节期和不守节期的信徒,
  不喝和喝酒的信徒。

  其实教会内信徒的矛盾,不能简单地以两个特征来区分。例如:初信者可能是个吃素、守安息日、喝酒的外邦人。这样,信徒之间会发生不少冲突。相信在罗马的教会找到仅仅属于一两类的会友其可能性较少。保罗提到那些吃荤的信徒不信任吃素的,吃素的信徒认为吃荤的在食物诫律上妥协。信主的犹太人遵守饮食的诫律Kosher 洁食,但信主的外邦人认为守这诫律是浪费时间。喝酒的人认为只要不喝醉就可以喝酒,滴酒不沾的信徒则认为这不过是喜欢喝酒的人尝试找个方便的借口而已。

  简而言之,罗马的教会一点不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没错,它是很大的家庭,但远非幸福的家庭。保罗理解当中的冲突。毕竟,保罗的成长背景让他了解遵守犹太洁食,严格的饮食诫律,并尝试依律法生活。无疑,在他归信基督之后的岁月里,在许多类似的问题上有很大的挣扎。现在,他写信帮助那些正在努力解决有同样问题的人。

  罗马书14章1-12节包含三个基本的诫命:

  A. 彼此接纳—神已经收纳了我们!(1-4节)

  “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 ,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第一节经文是整章的主题:“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 ,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简明圣经译本:“信心薄弱的人,你们要接纳。在引起争论的问题上,如果他们有不同的看法,不要随便论断他们。”“接纳”意思是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门。“看法”或是“见解”属于个人喜好,例如吃肉,喝酒和守节期。这些事项虽然很重要,但不应妨碍我们与其他信徒的关系。“论断”意味着根据其他基督徒的有争议性外在行为,而得出的负面结论。我可以这样解释第1节:“与教会中的每个人交朋友,而不必担心他们是否同意你在所有事情上的看法。”

  让我举个例:你要举行一个生日派对,就要计划派对上该有什么菜色。也许来一些肋骨牛排,龙虾尾,再准备一个漂亮的砂锅菜,外加一些自制的面包卷,烤土豆和一个漂亮的甜点。这些菜,对我来说听起来都不错。或者,你更喜欢准备一些高级豆腐,将其放入碗中,倒入肉汁(任何豆腐食谱也可以),然后搭配一些豆芽和豆浆一起食用。对于甜点,你喜欢将豆腐浸入巧克力中。这些虽然不是我所喜欢的,但这并不重要。保罗的要点是:如果你想做一些牛排,那就做牛排。如果你想吃豆腐和巧克力豆腐,那就来吃吧。这些并不能影响到你与神的关系!神并不希望检查你的菜单,看看菜单是否合格。主管吃你喜欢的食物,不需要向他人解释自己的行为。

  然而,现实是,吃荤者常会鄙视吃素者,而吃素者也会谴责吃荤者。我们决不能落入这陷阱里。第三节的最后一句话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接受那些生活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神的恩典与吃肉,喝酒或守节期都无关。神的恩典不仅赐给了素食者,不喝酒的人,也赐给了吃荤的,喝酒的和根本不守节期的人。既然神接纳了所有相信耶稣基督的人,我们就也应该如此。换句话说,我们是谁,竟然敢拒绝神已经接纳的人? 如果神已接纳了他,我们怎么能不接纳他?

  B. 要意见坚定——耶稣是我们的主(5-9节)。

  “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神;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神。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

  第5节明确地说:“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要完全相信,意味着我们已查看一切证据,经过思考各种观点后,要心里意见坚定。它的大前提是基于诚实的调查以及一个开放的胸怀。CNET中译本是这样的:“只是各人心里要毫无疑惑。”

  请注意保罗在这些经文中提到主耶稣基督的次数:“守日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在这些经文中,保罗七次将我们的生活方式直接与耶稣基督的关系连结起来。如果我们一生完全顺服于神的主权,那么我们就能够靠着神的恩典,在这些有争议的领域中,心里毫无疑惑。

  我们是吃荤的吗? 我们吃了,因为耶稣是我们的主。我们是吃素的吗? 我们为素食而感谢神。 我们是滴酒不沾的吗? 如果是这样,我们要为自己认识耶稣基督而欢欣。 晚餐时喝酒吗? 我们要感谢神,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

  如果主耶稣是我们的主,我们心里就要意见坚定,知道祂必审判各人。

  请注意,保罗在本节中提到了一个特定的争论领域。罗马的教会,有一群人是守圣日(也许是安息日,或者犹太人的各种节期),而另一群人则认为,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因为每一天都属于主。如果我们想在礼拜二晚上去教会,那就继续吧。没什么不好。但我们不要论断那些喜欢在礼拜四早上去教会的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在哪天去教会,并没有可选择的余地。我们“知道”所有的基督徒每周都要去教会三次,分别是在礼拜日早晨,礼拜日晚上和礼拜三晚上。礼拜日的程序是:上午9时45分是主日学,上午11时是早堂崇拜,晚上6时是培训班,晚上7时晚堂崇拜。星期三晚上则是祷告会。这就是大部分教会年复一年的聚会方式。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会崇拜配合信徒的需要,例如有些聚会是礼拜一举行,方便在餐馆工作的信徒们。圣经没有记载聚会应该在白天或晚上什么时间举行,或者一周中如何安排崇拜聚会。

  C. 不可论断人 —— 我们各人都要向神负责(10-12节)。

  “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因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台前。经上写着:主说: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向我承认。这样看来,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说明。”

  保罗在第10节中提出了两个尖锐的问题:“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这两个问题意味着,我们不仅在论断别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示我们对别人的生活方式持有负面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论断”很快就导致“轻看”其他信徒,即相信自己比别人更好或更优越,因为A)别人不肯做的事,你去做;或B)别人经常在做的事情,我不做。无论哪种情形,我们最终会觉得自己比其他弟兄姐妹优越。保罗曾三次提醒罗马的信徒,各人都要站在神的台前,必为自己做的事受审判。没有人能为别人的事向神负责。神不向我们审判别人所做的事。各人必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受神的审判。

  如果神审判我们的朋友,我们为什么要参与其中? 神比我们更了解其他人,祂比我们更爱他们,并且祂能洞悉人的意念和动机,而我们却没有这大能。

  此外,如果我们花更多时间自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我们就几乎没有时间去担心其他人是否符合神的标准了。

  人人机会均等的时代

  我认为罗马书第14的信息至关重要,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机会均等”的世界中,通过高科技的发展,传播平台遍布各地,以及人口的迁徙流动,几乎人人都有机会听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学习不同的语言,参与远程的活动项目,和来自各国的群体建立合作团队。在实体上和思想的交流上,世界上的大城市早已变成了多元文化的大熔炉。教会不能再躲藏在以往习惯的角落里,只和与自己“类似”的人聚合。无论是肤色语言,族群习俗,性格爱好,年龄背景,宗派会堂,敬拜方式,今天在各个国际大都市与大中学校的园区里,我们很容易看到昔日罗马城教会的缩影。来自各地的信徒以不同的方式敬拜这位唯一的真神, 让神自己满得荣耀。罗马书14章的信息直接对21 世纪的教会说话。

  我以白兰的遭遇作为开始,虽然白兰是个虚构的人物,然而故事太真实了。她之所以离开教会,是因为教会里的人对她“另眼相看”和“不肯接受”。那些应该接纳她的人,在没有经过思考下,很快论断她,毁掉了她的信心。或许在我们四周有不少像白兰的初信者。朋友,或许你不再去教会,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您身上。愿主亲自对我们说话,赐我们有勇气聆听祂的教导。

  神啊,求祢将真理之光照在我们身上,好让我们省察自己论断和批评人的心态。亲爱的主耶稣,求祢赦免我们的罪。 帮助我们以基督的心为心,充满爱与怜悯,爱所有真正爱祢的人。 阿们。

  这是“怎样绊倒初信主的基督徒 ”上集的结尾。下集的内容将讨论当我们对所有事情都没有达成共识时,如何在神的家中实践求同存异。



  |